24小时服务热线:4000-666-784
  登录 注册
 在线客服手机官网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正文

“有声版”《读者》12月17日北京上演

作者:李明心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7-12-13 浏览数: 715 
 

新华网兰州12月4日专电(记者李明心)“读者的挚爱”——诗文音乐朗诵会暨《读者》大字版首发式,将于12月17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

记者4日从《读者》杂志社了解到,此次音乐朗诵会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新闻出版局、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并由《读者》杂志社与北京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推出,汇集了丁建华、乔榛、方明、濮存昕等一批我国播音、表演、配音领域的资深艺术家。

据了解,这次朗诵会的朗诵篇目全部从《读者》杂志创办26年来发表过的经典文章中选出,共15篇,涵盖了智慧小品、小说节选、诗文、短文等,内容囊括亲情、友情、爱情;人生智慧及生活态度,艺术家们将把曾经感动了千万读者的诗歌文章以配乐朗诵的方式搬上舞台,让观众充分感受“有声版”《读者》的视听魅力。

延伸阅读:

《读者》的成功是中国期刊界的一个奇迹。200610月,《读者》的发行量曾经一度突破千万,去年,它的平均发行量达到898万册,现在,作为中国期刊杂志界的第一品牌,《读者》稳坐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交椅,正在延续自己的奇迹。

在一篇题为《左边杂志,右边堕落——我的阅读品味是如何堕落的》的文章中,有一段话真实地写出了目前期刊界的现状,“大大小小的报摊上,摆满的是花花绿绿的时尚杂志,超级模特、电影新星、流行歌手搔首弄姿地占据着它们的封面;锦衣华服流行情报、欧美家居经典介绍、怪异名车强档出击、美酒咖啡倾情推介,挤眉弄眼地拥塞在它们的内芯。”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读者》的确显得淡泊而安静,读者给它的评语却是“书淡如菊”,《读者》好像一直隐藏在某个角落,静静地发出某种声音,那种声音不强大,却很有分量,一直抵达我们的内心。

《读者》在坚守,《读者》杂志社社长彭长城自1982年从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就到《读者》(当时的《读者文摘》)当编辑,之后的25年到现在一直在《读者》杂志的第一线,他也选择了坚守。在彭长城眼中,促使《读者》品牌成长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读者》当下的发展思路以及面临哪些挑战?记者带着这些同样是喜爱这本杂志的广大读者关注的话题采访了他。

《读者》品牌价值升至36亿入选500

日前,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理人周刊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了“2007年度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甘肃的《读者》以36.28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第四年入选排行榜,成为排名182位的上榜品牌。

“中国品牌500强”共有传媒、家电、服装、汽车、金融、饮料等6个行业,《读者》在传媒业中品牌价值排在第17位。《读者》去年是以34.11亿元的品牌价值入选排行榜的,今年品牌价值较去年增加了2.17亿元,增值6.37%,在排行榜上与去年的第182位相同。“中国品牌500强”排在前5位的品牌是中国移动、工商银行、CCTV、海尔、中国人寿。

《读者》:营造了一个浮泛的阅读时代

一本真正的刊物,是能够引导读者而不一味地迎合读者的。在这里,我又想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我管什么读者!我引导读者!这句话,代表了那些坚定的具有价值引导意识的作家、报刊的文化定位。在我的眼里,《读者》缺失的恰恰是这种具有负责精神的价值文化定位。成为《读者》的读者,将是一种不幸,不幸而被一种流俗的文化品位所引导,从而始终无法使自己的文化意识、审美精神得到真正的养成。

《读者》未尝没有让人感动的时候,但是,我与很多《读者》的读者作过交流,读着那种非常浮泛的励志性的平庸文章——我称之为“读者体”,也许会有刹那间的感动,但是,那阵小小的感动瞬息间随风而逝。真正的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这样看来,《读者》真的也只是一本可有可无打发无聊与空虚的刊物。

最近获悉《读者》杂志在推出《读者人文读本》中学生版后,将继续利用杂志的品牌效应,推出《读者人文读本》大学版,这是《读者》准备真正向学术水平抵达,还是利用其品牌的商业效应,继续从没有价值选择的平民那里赚取可观的人民币呢?

2004年,《读者》与新东方教育在线推出短信交流平台,进入互联网领域;该刊称,这是与联通、移动运营商合作,为跨媒体经营作的有益的尝试。然而,我们知道,这样的做法,是有效地套牢了手机用户,然后无止境地偿付通讯费用。《读者》在商业化的路上越走越远了,在商业文化的泥潭里也已经无法自拔了。清醒的人们应该看到这一点。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发行网
切换